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学习出版社在推出2019年通俗理论读物《新中国发展面对面》。该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紧密联系干部群众思想实际,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的结合上,对这些重大问题作出了深入浅出的解读阐释。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更深入理解了新中国70年来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于坚持“四个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更坚定了必胜的信心和勇气。
一、坚定道路自信:是面对打压有丰富的成功经验
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为近代历史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是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建国70年来,面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和各方面的压力,中国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一次次战胜各种破坏和阻挠,打败一次次疯狂的进攻,社会主义建设在一次次重压下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
制裁和威胁从没有阻止社会主义中国前进的步伐。例一,1950年底,在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下,美国政府宣布自1950年12月3日起对中国大陆及香港、澳门地区的出口实行全面的许可证制度,并联合西方国家对中国全面禁运。但是,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在天安门阅兵的队伍中,从开国大典上的“万国牌”装备,到一大批国产的武器装备接受检阅:56系列枪族、解放汽车、59式坦克、歼5飞机……;不到10年,新中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取得了迅速发展。例二,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于突然单方面决定撤回苏联专家,1390名专家撤离,343项合同被撕毁,257个科学技术合作项目被取消。又在一个10年间,尽管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成就: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于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1970年12月26日,中国的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建造完毕下水。例三,1989年6月5日,在“六.四”风波第二天,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宣布了对中国的一系列制裁,并联合西方国家纷纷制裁中国。然而,仅仅过了10年,到2010年,中国GDP一举超过日本跃居了世界第二。这些鲜活的案例,充分显示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二、坚定理论自信:有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自信,就是要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自信。建国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才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
建国70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从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实现了历史性跨越。70年来,我国不仅GDP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而且我国人均GPD上涨了500多倍,城镇和农村居民或支配收入分别上涨了390倍和290倍,贫困发生率从97.5%下降到1.7%;正在实施的脱贫攻坚战,将使中国人民彻底摆脱贫困。
三、坚定制度自信: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坚持制度自信就是要相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权利和人身财产权利。建国7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白手起家到赶超世界,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保证。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胜利,昭示一个百年来受西方列强剥削压迫的民族开始屹立在世界东方,正如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元帅所说的:“抗美援朝战争表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上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从“小米加步枪”到“两弹一星”,彰显了中国人民走向强大的信心和勇气,邓小平同志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在取得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是中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同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这些都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优越性。
四、坚定文化自信:绵延5000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建国70年来取得的历史成就,与中国人民辛勤劳动,艰苦创业是分不开的,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天斗地、开拓创新、砥砺奋进。
坚定文化自信,带着国运兴衰,带着民族赓续。根植于5000年中华文化丰厚土壤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新中国70年丰硕成果的现实基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传承的,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永续发展的精神纽带。第一,中华文化的信仰是价值信仰,而这个价值信仰是以道德为标准的,在几千年历史中形成的仁、礼、义、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塑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价值取向和精神气质。第二,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坚持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在灾难面前,中华民族不靠什么上帝保佑、诺亚方舟……,而是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正是这些传承数千年的文化符号,造就了70年来的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社会主义中国的时代精神典范。第三,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华文化的息息相通,是中华文化包容性和不断融合人类先进文化的典范。《国际歌》的歌词中“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正与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自强不息、人定胜天的文化传承相契合,也是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革命实践能够融合发展的原因所在。
让我们坚持“四个自信”,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赛迪智库安全产业所 高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