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既关系到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全局,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赛迪智库第三党支部在组织全体党员集体观看开幕式报告的基础上,分三个小组结合自身业务情况,集中学习研讨了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大家普遍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气势恢弘、催人奋进,是我们党迈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辉煌的行动纲领。通过深入学习讨论,我们有以下三点深切体会:
第一,党的十九大精辟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指明了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新的历史使命。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体现的尤为深刻。众所周知,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6年GDP总量达到了12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19万亿美元;我们的制造业增加值甚至超过了美国居世界第一位,然而我们并不能算是制造强国。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产品质量总体偏低,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数量与制造大国地位还不相匹配。由此可见,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已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新使命新任务。
第二,党的十九大明确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明确了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振兴实体经济的关键和重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那样,“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制造业也必须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这是因为“短期看这是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长期看这是国家经济命脉”。从这个意义上讲,十九大提出的这一重要思想,精辟地概括了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必将极大地鼓舞全国工信系统的干部职工建设制造强国的决心和信心。
第三,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明了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主攻方向。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十五次会议上提出要“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历史上,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美、德、日等制造强国都曾把质量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适时推出了“质量革命”“质量振兴”“质量救国”等计划。与发达国家项目,质量问题突出,品牌建设滞后已成为“中国制造”的重要短板。比如,在有些国家和地区,“中国制造”甚至成为质量低劣的代名词,出口商品长期处于国外通报召回问题产品数量首位。在品牌方面,我国缺乏世界知名品牌,企业在品牌设计、品牌建设和品牌维护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由于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不高,难以跟上居民消费需求升级的步伐,导致高端消费品领域出现海外抢购、代购的现象。加快提升产品质量、振兴中国制造品牌,已经成为制造强国建设的当务之急。全国工信系统要认真领会十九大精神,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让制造业发展跟上消费升级步伐,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新时代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我们将认真组织支部全体党员深入学习领会和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更加务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