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疫情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冲击。产业是经济建设的核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对产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与新战略部署,是我们“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的大方向,更是我国以坚定的步伐走向更为广阔世界舞台的“靶向”之心。产业强,则国家强、百姓兴,更能有国际事务的话语权,能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一、现代产业体系的“链式”思维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离不开“链式”思维。我们总是将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等放到一起来谈,那么这几个链是不是都是同质的,还是有差异的呢?当然,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是存在差异的,产业链针对的是企业,更注意于生产环节;价值链针对的是产品,更注意于质量品牌,赚取高附加值;供应链针对是产业上下游衔接,更为关注供需的匹配性,强调通畅;创新链针对的是技术,更注意研发设计,强调技术的突破。从中不难看出,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是相辅相成,只有都兼顾,才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产业体系,助力强国建设。
二、现代产业体系中各“链式”存在的问题
产业链面临高端被打压、中低端迁出的困境。鉴于中国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美国将中国看做具有较大威胁到其世界霸主地位的国家,特别是中国在5G等新兴领域发展壮大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领军型企业,美国出于自身利益保护,甚至顾忌世界大国应有的形象,以羁绊企业家亲人为手段,打压中国领军型企业,试图将中国产业链锁定在中低端。另一方面,越南、印度等新兴国家实施“快速工业化”,借助用电、用水、土地、税收优惠等条件吸引外资。基于逐利性考虑,叠加中国近年来实施“三去”政策,以及环保政策不断加压,中国企业有迁出的现象,产业有可能面临“空心化”风险。
价值链中低端占比大,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附加值。改革开放,我国不断出台“三来一补”等政策,引导与支持企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效。但也不可避免造成了粗放式发展,即只注重产品数量而轻视质量,我国价值链处于中低端水平也就不为奇。多年来,中国具有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优势,叠加环境承载力还有空间,中国产业发展以粗放式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但随着环境承载力弱化,以及用工成本越高越高,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已是当务之急。
此外,基于我国产业基础落后,我国之前多是引进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进行模仿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再加上一些技术研发成本等考虑,不少人认为自主创新不如购买。现如今,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打压之势,以及其联合盟友的围堵之势,我国亟需提高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的能力,夯实科技创新全链条。还有就是,产业链上下游环环相扣,断任何一环都不可以,但受美国及其盟友有意的打压以及世纪疫情影响,我国供应链还是受到“断链”威胁。
三、政策建议
行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不同行业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又更具特色,需要真正摸清把握不同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的核心本质所在,对症下药,精准施策,最大限度的避免“一刀切”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