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守纪律、讲规矩”是检验党员党性的试金石
习总书记指出,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能不能守纪律、讲规矩,是领导干部党的观念强不强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讲话)。什么是“政治规矩”?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重要的党内规矩。什么是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规矩是刚性和软性的合集,既包括党章、党纪、国法这样的硬性约束,也包括党的优良传统、工作惯例等软性的未成文的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如此重申“规矩”,就是明确各级党员干部要从严执纪、各级党委要加强监督问责,避免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同时也警醒各级党员干部不能试图绕着高压线走,也不能庸碌地只想明哲保身。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一个个腐败的案例,尤其是一些地方、领域出现的塌方式腐败,它反映出在某些地方、某些系统、单位,党的规矩、制度、优良传统没有得以传承和执行。并不是说这些规矩发生了变化,而是这些人的脑子里没有了这些规矩。多少腐败分子,不就是从不讲规矩始、以腐化堕落终?为了预防再发生这样的问题,一定得有规矩,而且必须得到有效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努力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各级党委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不守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心中明明白白,牢记纪律和规矩,才不会走岔了路、走偏了向。从这个角度看,守纪律、讲规矩,对领导干部既是约束更是爱护,既是限制更是保护。党员干部务必严一严规矩、紧一紧纪律,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如何“守纪律讲规矩”?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必须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
纪律关乎作风,规矩影响形象。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守纪律、讲规矩就应成为一种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能讲一讲就紧一紧,放一放就松一松。纪纲一废,何事不生;懂规矩才有定力,守规矩才不乱方寸。全体党员干部应坚持不懈地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时刻审视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对背离党性言行有鲜明态度,在任何时候、任何状况下都不越界、不越轨、不越底线。守纪律、讲规矩,说易行难。对于每一名党员干部而言,自觉做到遵奉党内规矩为人生戒律,把规矩真正写在心里,需要极大地意志力来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要打赢这场攻坚战、持久战,不仅仅要继续在治标上久久为功,更须从问题根源入手,在治本上不断加码。而守纪律讲规矩,正是治本之策。要进一步强化刚性执纪,加大对违反党的规矩和纪律行为的惩戒力度,将规矩的紧箍扎得更紧,使纪律高压线真正通上高压电,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二、努力成为勇于担当的合格党员
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担当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要勇于做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担当者,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以强烈的使命感,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跟上时代要求,跟上实践要求,跟上人民要求,创造性开展工作,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跟上时代要求。“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一个新时代,也迎来了新使命,每个党员都必须跟上时代步伐,扛起时代担当。党员干部应当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跟上实践要求。“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面临的是一场场硬仗,面对新时代的新任务、新要求、新常态,更需要我们党员干部敢为天下先,勇挑重担、敢于实践、不辱使命。跟上实践要求,首先要勇于创新,不固步自封,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出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进步。跟上实践要求,要确保把党的政策方针踏踏实实落地,需要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各项政策和工作要求,学深悟透,把握精髓,自觉做到政治上统一,思想上认同。在工作落实上,要善于抓、敢于管、大胆干。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敢于担当,大胆推进工作。要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图名、不图利,专心致志做好工作。“积土成山、积水为海”,只有跟上实践要求,扎扎实实工作,才能不辜负时代的重托。
跟上人民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根本宗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担当就是真正接受和担负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的要求也有了新变化,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互联网发展的成果要由人民来共享。习近平指出:“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要推动网络走进千家万户,引导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掌握信息、交流思想、创新创业、改善生活,让互联网发展成果不仅惠及13亿中国人民。党员干部必须跟上这些新要求,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群众生活实践,把握群众需要的新变化,坚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价值取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追求,在为民干事、替民谋利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有新使命,新使命要求要有新作为。我们要跟上时代要求、跟上实践要求、跟上人民要求,在新征程上让人民满意。
三、坚持学习,不断练就过硬的本领
重视学习是我们党推动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学习本领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第一位本领,同时要善于把学到的本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本领不是天生的,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习近平指出:“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党的十九大特别强调,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并把“增强学习本领”列为全党要增强的“八大”本领之首。习近平指出:“爱学习、勤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这是新形势下做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胜任地履行领导职责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
加强学习,学什么?习近平指出:“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要通过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做到知行合一,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更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其次,要学习专业知识。“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各项工作对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习近平指出:“党员干部加强学习,应当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再次,要学习党史、国史。习近平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勇于实践。宋代学者朱熹说过:“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知行统一观,具体说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地推进事物发展。习近平指出,“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媒介就是实践。要注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习近平指出:“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千万不能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他强调:“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的目的是增强工作的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的就是反对学习和工作中的‘空对空’。”知行合一,贵在行动。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要不断增强学习本领,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习近平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经受住各种考验,就要坚持在读书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坚持在读书学习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