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党建

党建首页 > 支部活动 > 正文

时刻铭记初心,不懈奋斗前行——工科所参观新中国工业档案文献展小记

来源:党群处    作者:赛迪智库 张原   投稿时间:2018-11-09

2018年10月17日下午,正值秋意渐浓,金风送爽的重阳佳节,工科所全体员工和离退休同志一同参观了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览馆举行的“不忘初心 奋发图强——新中国工业档案文献展”。此次展览由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和工信部共同主办,由北京市西城区委、西城区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承办。

展览共展出1300余件展品,包括部分首次公开的历史档案、重要文献、珍贵图片和实物模型,围绕重要事件、重要产品、重要人物和重要精神等四个方面,共分9个篇章回顾了从1931年官田兵工厂创办开始八十余年来的风雨历程。通过近两个小时的参观学习,我所全体同志更加直观和深刻地体悟到我国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来之不易,其中感触最深的是以下几个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开启了工业强国序章

上世纪50年代,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凋敝,党和人民面对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1949年10月,党中央确定了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工业恢复的指导方针,国家没收了资本额占整个资本主义经济80%的全部官僚资本企业,并将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在不到三年时间内,我国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全面恢复中有所发展,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果。展览图文并茂地再现了鞍钢开工和恢复生产、成渝铁路建成通车等激动人心的情景,重现了我国逐渐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所付出的艰苦奋战和取得的重要成就。

二、“两弹一星”指明了自主工业化体系的必要性

1964年10月16日,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核讹诈政策,为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围绕这一历史事件,展览展出了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行的《号外》,它以最快的速度向全国人民发布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我国在“两弹一星”事业过程中非常注重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一系列振奋人心的伟大成就不仅仅是我国现代化国防事业的基石,更揭示了我国建立独立自主的工业化体系的必要性。

三、改革开放掀开了现代化工业新篇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展览展出了上海宝钢打下建设的第一桩、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和第一批长安牌微型货车和载重汽车下线、歼7系列飞机成功实现“内转外”等一系列标志性事件。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走出了一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发展道路,实现了中国工业的华丽转身和全新蜕变。中国制造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发威发力,“制造大国”已成为中国最亮丽的“名片”。

四、新时代赋予了我国新型工业化新使命

党的十八大形成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卓越领导。党的十九大确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展览展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雄安新区规划图等一系列图文资料。我国工业为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绿色转型步伐,从而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在展览工作人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下,我所全体同志集体重温了工业强国的初心和梦想,增强了作为工业化战线成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坚定了为我国工业化事业奋斗的决心和信念。

 

通知公告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