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越辩越明,道越论越清。没有激烈的思想交锋,就没有对事物道理的清晰理解和深入思考。6月6日,赛迪智库产业政策研究所与政策法规研究所联合举办题为“人工智能是人类的希望还是灾难”思辨会,就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及未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展开辩论,在唇枪舌剑地交锋中提升研究团队的知识积累,践行研究学习型团队建设。
两所全体员工参加了本次思辨会,由栾群、尹训飞、李扬帆组成的正方观点为:“人工智能是人类的希望”,由陈全思、田帅、张学俊组成的反方观点为:“人工智能是人类的灾难”。在辩论开始前,研究团队的其余同事均选择了支持的团队,大部分研究人员选择了“灾难”的持方。
紧接着,两队选手围绕辩题展开了2个小时的激烈碰撞,主要观点如下:
人工智能是人类的希望
尹训飞认为:人工智能,是先有人工后有智能,是在人类可控制范围内的人工智能,非单纯的机器智能。我国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人工智能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众多知名企业围绕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基础、技术和应用展开算法和数据资产的新一轮竞争,人工智能正在更好的服务我们的生活。
栾群认为:技术的进步带来人类问题解决的希望。发展人工智能的芯片技术、语音识别、深度学习、数据处理等领域的技术,会因人工智能而得到发展和应用,造福亿万人民。人类有自身的很多缺陷或局限,所以,人类从根本上需要人工智能的帮助。人最大的缺陷就是懒惰,这个劣根性是根植于人的基因里的,人致力于所有的发明创造目的都指向可以更加懒惰。人工智能是人类的希望,根本在于人工智能的纯粹理性、超级学习能力,以及无与伦比的执行力。有理性的人有希望,会学习的人有希望,有执行力的人有希望,从这个角度上说,人工智能就是人类的希望。
李扬帆认为:人类文明从诞生之日起,就有三大挑战:利益的纠纷、认知的瓶颈、时空的局限。首先,人工智能作为正义的化身,将彻底解决利益的纠纷问题,基本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的公平正义。其次,人工智能是智慧的翅膀,将帮助人类突破认知的瓶颈,实现科学技术的革命式飞跃。最后,人工智能是生命的延伸,将人类突破时空的局限,实现人类文明的永久延续和传播。
人工智能是人类的灾难
陈全思认为:进入信息社会人类世界被连入一个巨大的网络,人对机器和网络的依赖日益加深,一旦这一网络出现问题,人类就会面对空前的威胁。从勒索病毒造成的影响我们即可看出,一旦人工智能机器开始制作病毒,其破坏力人类将无法抵抗。而且机器语言是相通的,机器容易联合,人类却有着各种利益冲突制约着人类合作,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面前,面对远比人类强大的人工智能,人类将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田帅认为:机器的成长速度比人类快得多,人类需要十几年才能成熟,经过经年累月的学习才能掌握一项技能,而机器可以快速制造、快速学习。“机器换人”必将导致越来越多的普通技术职工、生产线上的职工面临下岗失业的困境,失业率在我们面前是冰冷的数字,但是在即将下岗的工人面前,那就是生活的灾难。机器不会疲惫而人类需要休息,超人工智能一旦被创造出来,将会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强的物种,它将有可能像人类支配其它生物一样支配人类。

张学俊认为:我们自己都不如机器更了解我们自己,人工智能是基于对数据的分析基础之上发展的,机器将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喜好、生活习惯、选择习惯,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的弱点很容易被机器利用,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能掌握的机器的弱点将越来越少。人工智能进展的速度会超过人类各方面发展创新的速度,人类的天赋无法比肩人工智能,人类将难以适应机器的创新和变化速度。
在两队辩论结束后,研究所李燕所长肯定了思辨会的团队研究学习模式,并总结发表了个人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思考。人工智能是人类的希望,在延伸、扩展人类智能,攻克许多人类难以解决的科学难题,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当然人工智能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就业、伦理、犯罪甚至军事化等方面的担忧,目前人类智能还处在从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过渡的阶段,关键是如何驾驭,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和行为准则加强治理,使其规范发展。研究团队的同事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进行了第二次选择持方,大部分同事选择支持人工智能是人类的希望。
构建研究学习型团队,是增加研究团队的知识积累,提升研究学习水平,增强业务能力的主要途径。唯有坚守“思想,还是思想才使我们与众不同”,才能做出有思想、有价值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