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白驹过隙,从5月9日迈入赛迪的大门,到今天成为中国电子报的一名正式员工,我已在赛迪工作了100多天。从学校走进社会,从学生变成社会人,我和所有入职的新员工一样,站到了全新的人生起跑线上。
上周,院里为我们140多名应届生准备了内容丰富的员工培训课程。通过这100多天的工作和上周的培训学习,我总结出三点心得体会,与入职的新同事们一同分享。
学习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走出校园标志着我们学业的结束,但并不能为我们的学习生涯画上句点。在工作岗位上,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将更多,那是课本上所不具有的业务知识和社会技能。学习,将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在第一天的培训中,罗文院长给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通过对“从‘三法一律’看重大问题方法论”的讲授,罗院长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全新的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思维方法,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院里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概况、十二五信息化发展思路、云计算等课程的细心讲解,我们认识到自己从事的业务领域所具有的发展前景和社会意义,更认识到要把工作做好还有太多专业知识要学习。
除此之外,如何接人待物也是一项工作技能,院领导特意为我们请来了专家讲授商务礼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多听、多看、多总结,向前辈和同事们虚心请教,学做人、学做事。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
在培训中,罗院长告诉大家的第一句话就是:尊重是信任的前提,信任是合作的基础。要求我们尊重他人,团结协作。
由于个人问题,我没能参加拓展训练。看着新同事们训练当天的合影,羡慕和遗憾之感油然而生。听着他们讲述“信任背摔”和“七巧板”游戏的经历,我也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俗话说,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我们每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创造的价值也是有限的,只有发挥集体的力量,群策群力,才会形成合力。在开班仪式上,副院长张向宏鼓励大家,要主动融入赛迪文化,为赛迪做出贡献。
通过培训,我们了解了院里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包括赛迪顾问、赛迪时代、赛迪集团各媒体等等,也认识了其它部门的同事。赛迪是一个大家庭,不但需要部门内部的团结,更需要部门之间的合作。各司其职、协调一致,才能让赛迪更大更强。
要胸怀梦想,更要脚踏实地
国家因理想而强盛,人生因理想而辉煌,青年因理想而奋进。在培训总结大会上,党委书记洪京一告诉大家,走向工作岗位,我们首先应该做好职业规划。
古语有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份合理的职业规划,承载着我们的职业梦想,也引领者我们的前进方向,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
副院长徐晓兰也为我们提出了两点希望:第一要相信天道酬勤;第二要摒弃眼高手低。在我们140多名新员工中,不乏高学历、高智商的人才,但是实际操作能力是我们所欠缺的,这就要求我们端正心态,勤奋学习。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曾经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要把理想变为现实,必须脚踏实地,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才能随心所愿。
站在赛迪这个全新的人生起点上,让我们胸怀梦想,脚踏实地,为理想插上勤奋的翅膀,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