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十九大报告时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新时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发展的新定位,是新思想、新方略、新布局的时代背景,也是深入学习理解十九大报告精神的关键所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这一时代判断,并不仅仅是语言表达上的简单变换,而是基于对党情、民情、国情和世情的深刻认识。为了更好地学习十九大报告,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统一思想认识,从理论高度领悟作出“新时代”判断的依据,即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新时代。
一、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在过去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身垂范、以上率下,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认识和决绝,正视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攻坚改革过程中的“硬骨头”,紧抓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一系列璀璨的成就。
(一)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五年来,党中央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使得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当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一万二千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二)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就一针见血的指出 :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由此可见,面对党和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部分乱象,习总书记并没有将认识停留在表面,而是从“改革”的宏大背景出发,寻求根本的解决之道。基于这一高瞻远瞩,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迎难而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五年来,党中央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确立了主要领域改革的主体框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为人所共知。
(三)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五年来,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
习总书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如今,这一构想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四)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习总书记很早就点明了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于2012年11月29日正式提出“中国梦”的理念 。这正是为了扫清思想文化领域的不正之风,重新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澄清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种种误区,全中国人民正统一认识,全力实现“中国梦”。
(五)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我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改善人民的生活一直是优秀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
习总书记上任以来,把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作为施政的一个重要方向。于是,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
这一切都表明,当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正在得到切实的改善。
(六)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过去五年,党中央把恢复生态文明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既是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关心,也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七)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
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一直关注国防军事领域的建设。针对国际军事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军事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习主席对军队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
五年来,中央军委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加强练兵备战,有效遂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武器装备加快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
经过五年的从严治军,中国军队恢复了优良传统,再次成为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人民军队。
(八)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
五年来,党中央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牢牢掌握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中央对香港、澳门全面管治权,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保持香港、澳门繁荣稳定。大陆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 。妥善应对台湾局势变化,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九)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
五年来,中国政府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这五年的全方位外交布局是成功的,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十)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一切事业的领导核心,从严治党是保证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
五年里,习近平总书记顶住各种压力、破除万难,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中央还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特权。巡视利剑作用彰显,实现中央和省级党委巡视全覆盖。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共产党除疾去弊,剔除了腐败变质分子,完成了自我净化。如今,党重新在人民群众中间树立了威望,群众更加自觉拥护党中央。这一切为未来奏出时代最强音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十一)小结
通过上述梳理,可以得出结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哲学强调:量变引起质变 。这些成就不是小修小补、小打小闹,而是大突破、大变革。这些成就不是简单的量的积累,而已变成质的飞跃。见微知著,能够容纳如此巨变发生的时代,也必然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二、“实力”与“面貌”的焕然一新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过去五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实实在在的。一方面,这些成就外化于行,表现为我国各方面的实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另一方面,这些成就又会内化于心,使得各方面的气质面貌发生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一)“四个实力” 取得长足进步
1.经济实力
五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再上大台阶,已经进入了世界第一阵营。这一结论可以用一系列的数据证明。一直以来,中国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2013-2016年期间,中国GDP年均增速保持在7.2%,远高于同期世界增速(2.6%),也高于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速(4%)。按购买力平价法(PPP,2011年国际美元)计算,中国占世界比重从2012年的15.36%上升至2016年的17.77%。货物进出口总额方面,2017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前三季度比2016年同期增长16.6%,中国再次居世界第一位;其中货物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量比重的13.15%,货物进口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比重的9.78%。中国已经成为世界124个国家和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2016年,中国服务贸易已居世界第二位,服务贸易占外贸比重达到18%。
2.科技实力
自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以来,我国的科技实力蒸蒸日上,现进入世界第一阵营。科技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科学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科技投入能力之总和。具体的量化指标包括国际科学论文发表量、本国居民发明专利申请量、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总额。2012年中国科技实力占世界的比重为19.0%;到2016年中国这一比重已经上升至24.81%,其中中国的研发投入已接近美国,而国内居民发明专利申请数相当于美国的1.87倍,国际科学论文发表量相当于美国的1.23倍,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数升至第4位。总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更加凸显,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势进一步提升,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我国科技实力已居全球第一阵营,科技水平已居全球第二阵营,为到2020年实现世界创新型国家 奠定坚实的基础。
3.国防实力
自从习总书记担任军委主席以来,国防建设不断推进,我国的国防实力已进入世界前列。国防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国防投入能力及所形成的国防资本存量、国防人力资源之总和。其中国防投入反映当期的资金投入,国防资本存量则是扣除折旧之后所形成的国防基础设施、装备和科研开发能力,国防人力资源反映其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2012年中国国防实力占世界的比重为9.13%,到2016年中国这一比重已经上升至10.65%;预计到2020年,中国占世界比重提高至11.12%。根据瑞士信贷银行《全球化终结抑或更加多极的世界》研究报告,包括6个常规武装力量因素(军队人数占5%,坦克占10%,武装直升机占15%,飞机占20%,航母和潜艇各占25%)的数量和核武器。结果表明,中国军事指数居世界第三位。
4.综合国力
习总书记治国理政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但增强。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通过有目的之行动追求其战略目标的综合能力,国家战略资源是其核心组成因素和物质基础。”学者胡鞍钢选择了9大类国家战略资源和14项关键指标,构建了计算综合国力基本方程。结果表明,中国综合国力占世界总量比重不断提高,从2012年的17.58%提高至2016年的20.08%,提高了2.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63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中国综合国力更加明显,占世界比重将达到22.61%。
以上诸多数据 充分证明了我国“四个实力”在五年里得到了迅速地增强。
(二)“五个面貌” 发生巨大变化
“面貌”是内在精神气质的外化体现,虽然不能用精准的数据衡量,但是并不妨碍人们的直观感受。五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雷厉风行,通过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从严治党、治军等一系列措施,已经使各方面的面貌发生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