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杰青风采|彭猛:以信念为“舟”奋斗为“桨”,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16日 14:19 来源:党群处

▲第二届赛迪杰出青年

赛迪智库节能环保研究所副研究员

他,厚植“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家国情怀,以“勇于担当、善作善成”的青春信念为“舟”;他,锤炼“精本职、通多岗”的过硬本领,以“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的青春奋斗为“桨”。他就是赛迪智库节能环保研究所副研究员彭猛,长期从事节能环保、能源环境经济等领域工作,在园区绿色发展、“双碳”战略、污水资源化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获得中国发明专利金奖、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等多项国家级荣誉;被院推荐参加中宣部、科技部青年拔尖人才评选;在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SCI一区TOP期刊论文11篇),担任SCI期刊sustainability特刊副主编。

勇于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要积极谋求从‘过去一招鲜,吃遍天’的专业能手转变为全能型、复合型人才。”彭猛时常这样思考,并付诸实践。他具有较强的节能环保业务研究能力和实践经验,先后参与了河南平顶山市新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我国首个工业行业“双碳”进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工作、2021—2022年中国工业节能减排蓝皮书撰写,深入推行绿色制造研究工作、支撑工业绿色低碳的技术装备研究工作。通过多个研究项目,在污水治理、大气污染防治、新能源技术装备、生态文明、“双碳”等多领域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节能环保技术和方法。

“每一个项目都是一场硬仗,每一次攻关都是一次挑战。”他坦言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彭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攻坚克难,在重大科研项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领域多次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他的研究成果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2项。

在面临跨介质污染物协同控制与资源化这一环境领域难题时,彭猛打破了污染治理中的传统思维和技术路径,选取光合细菌资源化为技术手段,填补单技术解决跨介质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空白,并同步解决了现有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处理工艺复杂、能耗高、污泥二次污染等问题。目前,研究成果已在山东、河北等多地应用,经省部级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被纳入“科创中国”平台示范案例。

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发展。彭猛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他以园区绿色发展为核心积极推进市场化项目,重点围绕工业绿色微电网、产业升级转型等领域构建绿色产业生态,同庆阳市政府、石河子市政府、图木舒克市政府展开深度合作。

实干笃行,践行青年党员使命担当

彭猛始终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在选拔进入工信部首批“百名年轻干部进机关工程”后,他积极参加党组织学习,并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发表题为《把握青年人新“五行”,做经得起考验的新时代年轻干部》的文章,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党员坚定的政治品格与思想锋芒。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彭猛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在各类项目中勇担使命,勇挑大梁,作出突出贡献。

在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若干战略问题研究”中,彭猛作为核心科研任务的主要负责人,始终坚守在科研一线,带领团队成员深入研究,两年先后走访调研66个城市,发掘潜在的环境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对每一项技术细节进行深入研究,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彭猛还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推进节能环保所对部支撑工作。作为借调人员,他深知加强部司局和院所关系对于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他始终以建立良好的部司局和院所关系为目标,主动了解和掌握双方的工作动态和需求,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相较去年同期,节能环保所对部支撑工作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改善——部信息联报数量明显增多、支撑项目明显增多、支撑处室和方向增多。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彭猛还注重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他积极参与各种环保公益活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呼吁更多人关注环境问题,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例如,协助组织推广节能宣传周活动,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他还积极参与各种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参与构建国内首个工业行业“双碳”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到突破跨介质污染物协同控制与资源化技术瓶颈;从搭建部司局与院所协作的桥梁,到勾画园区绿色发展的蓝图,彭猛在“双碳”发展的新征程上砥砺前行,用创新诠释着新时代赛迪青年的使命与担当,用实际行动绘就更加壮丽的绿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