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初来的秋风裹挟着几丝凉意,温煦的暖阳送来慷慨的明媚。在这样晴朗的日子里,我与2300多名党员代表共同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制造强国”“数字中国”“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当听到这些在日常采访中讨论的话题被总书记关注,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国家事业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也深切体会到工信系统传媒人肩负的责任:我们不仅要做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践行者、重大新闻事件的积极传播者,还要做砥砺创新的弄潮儿。
践行为先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我们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在参与报社二十大系列报道期间,我看到了许多为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实力跃升而付出努力的案例:不论是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液晶产业、是从无到优的新能源汽车,是颠覆了全国人民消费习惯的网购,还是将工业生产带入4.0时代的工业互联网……我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从12个行业入手,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生的巨大变化。
而通过采访企业家、学者和行业专家,我了解到,之所以我国工业增加值实现巨量增长,产业国际竞争力实现大幅提升,其背后支撑的,是无数从业者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实干精神。正是凭借这种敢为不能为之事、创优争先的履践能力,基隆绿能不断刷新P型硅电池效率的最高纪录,紫光展锐实现了5G和4G平台与Android13的同步升级,比亚迪成为飘洋过海的新能源汽车“中国名片”,烁科中科信设备研发中心自主研制的高能离子注入机已顺利进驻先进集成电路生产线。我报发表的“喜迎二十大”系列16篇报道,展示了各行各业为迎接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拿出的耀眼成绩单,也是一位位工程师、研究者、企业家汗水与辛劳的结晶。
听取二十大报告,“行”是我最深切的感悟:不论行业,不论职位,行实事、履使命、践部署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及:“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将此整体要求落实到每位党员、劳动者,每个人手中都是细碎的任务,但这绝对不意味着这些任务便不关键、不重要。“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每一项伟大的事业都是由无数细节的成功组成,而每个岗位的工作者的“小”突破,才能铸就整体的“大”器。
笔走生花
二十大报告涉及依法治国、人民生活、绿色发展等诸多方面,而作为工信领域的行业媒体,从诸多的二十大相关内容中选出与行业最为相关的,并展示与之相关的丰富面向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重大会议,如何将报道做得精彩,既能传达会议精神,又能贴合切合行业需求,这是本次大会给行业媒体出的试题。
为了做好这张答卷,在二十大报道期间,中国电子报不仅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活动、重要讲话做了重点跟踪报道,还对各地工信主管部门负责人、两院院士、重点企业负责人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心得、体会进行了报道。报纸共出版3期“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用超过20个版面,通过社论、侧记、综述、专访等多角度及时鲜活地报道本次盛会,发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就鼓舞人心使命催人奋进》《工信领域党代表热烈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驶向高质量发展壮阔航程》《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邱莉娜:做好崇明生态岛的建设者,悉心浇灌美好数字生活之花》等25篇原创文章。
会后,《中国电子报》开辟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约请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等近20个全国工信系统主管部门负责人畅谈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体会。推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述评”,从“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稳步推进制造业强链补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五方面进行阐述,有效引导舆论、营造氛围。
对二十大的多样化报道就像金刚石的切刀,多角度、多侧面、多切口的报道,将党的二十大的深度内涵、产业界理解、行业反响、代表感悟等一一剖析呈现,使这次盛会折射出更多角度的光辉,也使读者对盛会的感受更深刻、更具体,业界参会代表、各地工信系统主管部门负责人畅谈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体会,更是拉近了读者与盛会之间的距离。
产业新闻人,就像是业界与新闻事件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新闻从业者要像拾金者一样,将新闻事实中与产业关系最密切的部分找出来;像珠宝切割工一样,将新闻事实剖解开,使其绽放出多角度的流光溢彩。练笔纪实,妙笔生花,这是新闻人的职责与使命。
勇立潮头
“创新”一词,在二十大报告中出现了22次,几乎覆盖了习总书记报告的各个章节。这充分说明,创新对于我国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性。二十大报道期间,我们采访了多位二十大代表,倾听、记录其个人事迹,“创新”也渗透在每位受访者的过往经历中。报道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位叫曹国辉的二十大代表,他来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五所,是一位高级技师。2010年,就在曹国辉进入工作岗位仅仅三年的时候,四十五所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自动引线键合机研发的项目。该设备需要20余种精度小于0.005毫米、结构形状复杂、重量极轻的关键零件。由于研制周期短,国内加工厂不愿接单,该订单被送至新加坡的工厂。然而,两个月后拿到的成品零件各项精度、尺寸均达不到图纸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曹国辉带领一支由平均年龄不足21岁的年轻人组成的队伍,主动承担起了这项任务。8天后,第一种零件完成,40天后,前18批所有零件加工工作完成,且全部校验合格。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这是曹国辉的故事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敢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这是新时代的创新最鲜明的特征。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无旧例可循,亦无前人可问,虽步履维艰,然所行之处皆创新之地。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想,这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勇立潮头,开辟新径。
在二十大报道中,中国电子报亦尝试运用了多种创新报道手段。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视频号、抖音号多屏联动,结合平台各自特点,实现了对党的二十大的全方位、立体化报道。为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在大会召开期间,前方记者采访与后方记者编辑密切配合,新媒体团队24小时值班,第一时间将二十大期间发生的最鲜活的新闻记录下来,传播出去。截至目前,中国电子报旗下门户网站共制作“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喜迎二十大”“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三个专题,已刊发文章136篇,累计阅读数近10万;微信公众号平台亦推出多个报道专栏,发表相关报道超过150篇。
这次报道对于中国电子报和参与报道的记者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而实践证明,我们的努力也得到了诸多读者的正向反馈。这条创新之路,行过之后,两侧皆是靓丽的风景。而新一代行业媒体人,潮头的红旗也会抓牢把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