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此次防控疫情、复工复产过程中,不管是暴露出来的问题,还是各地复工复产的应对措施,都再次证明了“加快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是单一的“唯GDP”论,而是涵盖人民健康、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包括应对突发事件等多元目标,这对国家及各级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层面来观察当前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的做法,我们有如下四点思考。
思考一:多元目标同时实现是高质量发展对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之前,各地都奔驰在经济发展的大道上,“唯GDP论”盛行。可以说,那时各级政府的治理能力只满足应对单一目标。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不仅是经济层面“量”的增长,更多是要求“质”的提升,即我们已由单一目标追求向多元目标实现转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就是要求在现阶段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具备多元目标实现的治理能力。然而,此次疫情爆发之后,部分地方政府面对多元目标时的实现能力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治理能力现代化。2020年正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更是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的关键之年,加之此时仍要继续防控疫情,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考验着我国各级政府的治理能力。当前,部分地区大力促进复工复产的做法,实际上是意识到了实现多元目标的紧迫性。不难想象,一些仍处于“观望”或“缓慢”复工复产的地方或许会将“疫情”作为不能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重要“说法”了。我们也可预判,疫情过后以及在未来更长一段时期内,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状态下的多元目标,没有更加全面科学的治理体系,没有不断提升的治理能力,多元目标的实现将无从谈起。
思考二:应对疫情和复工复产的认识不同,反映出各地对治理能力理解的深浅。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从疫情爆发到现在,各地对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的认识存在差异,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和做法也不尽相同。诚然,疫情爆发初期,各地多以“硬核”手段应对疫情,即便有脱离现实,不符常规的做法尚可理解。随着对新冠病毒地逐步了解,在党中央统筹指挥下,部分地区已按照“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原则开展工作,但仍有部分地区采取“一刀切”简单方式进行防控,甚至在复工复产已是与防控疫情同等重要的时期,仍无法转变认识,不肯改变做法,导致复工复产效率低下。改革开放40多年,财富的积累增加并不代表观念理念的提升,不能说那些采取专车、专机接送农民工返工,积极复工复产的省份已“治理能力现代化”了,但至少可以反映出这些地区正在加速迈向“治理能力现代化”,他们能意识到当前阶段,防控疫情固然重要,复工复产,恢复经济活动也同样重要。至于那些缺乏创新意识、担当意识,防控只会“硬核”,复工还在“观望”的地方,也许所谓治理能力还处在农业社会状态下,必然会像改革开放初期时,错失良机,再次混迹在“跟跑”的队伍中。
思考三:产业治理能力提升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基础。经济发展是国家长治久安、繁荣稳定的基础,产业发展则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治理不仅是指产业规模上的提升,还包括产业质量、产业安全、产业协同、产业弹性等诸多方面。从中美经贸摩擦中,全球化趋势下的产业链安全尤为重要,美国“华为断供”事件给我国产业链安全敲响了警钟,也暴露出了我国产业链的脆弱性。然而,此次疫情再次暴露了我国产业治理能力的又一短板,即产业链弹性不足。随着疫情突然爆发以及快速蔓延,对医用物资的需求快速暴涨,短期内供给严重不足,“一罩难求”问题凸显,生产、配送等上下游各环节不能得到有效组织,原来应对突发事件的“物资储备”思维已远远解决不了疫情下的需求量。归根结底,产业链不安全、产业链弹性不足是产业治理能力上的缺失。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突发事件袭来,才是考验产业治理能力强弱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向产业链安全可控、增强产业链弹性,向“产品产能同储备”的思维转变,才能真正发挥产业治理能力作为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一环的作用。
思考四:区域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是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成为各地“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在产业层面、经济层面的协同一体化发展,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更为频繁,而此次疫情对区域间的协同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集全国力量驰援湖北,驰援武汉,19个省市多批次派人员输送物资到武汉以外湖北的地市州,协调各区域各城市,充分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国家层面的治理能力得到了一次现实检验。但是,从疫情爆发到复工复产过程中,各地之间的区域协同性仍有很大改善空间,各地“封城”“封村”各自为政现象频出,甚至出现了湖北籍车辆在高速上数日无家可归的情况;转入防控复工并抓阶段,又出现生产物资只能在省界处交付的情况。可以说,治理能力不仅体现在某个区域内各级政府实现多元目标的能力,也是体现在区域与区域之间实现共同多元目标的协同能力,特别是应对类似疫情这样共同的困难时,区域间人员、资源、信息等要素的充分且科学协同才能称之为“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痛定思痛,砥砺前行。疫情终究是会过去的,未来我们所面临的每一次挑战和风险,都将是对我们国家及各级政府治理能力的考验,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更要加倍努力,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将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围绕两个一百年目标,继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