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端:西部地区工业领涨全国,工业大省支撑作用凸显。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工业经济整体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分省份看,有22个省(区、市)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或等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海南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前三季度,海南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1%,稳居全国首位。今年以来,海南炼化乙烯、中海油富岛化工丙烯腈、紫金黄金科技等制造业项目顺利投产,对拉动海南工业增长发挥重要作用。采矿业稳产增产,对海南工业起到压舱石的作用。另外,在自贸港等优惠政策影响下,海南医药工业生产和出口实现大幅增长。宁夏、内蒙古进入全国前五。前三季度,宁夏和内蒙古工业增速为9.6%和7.6%,分别较上半年提高2.4和0.7个百分点。宁夏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加工“三新”产业,其中银川着力打造“中国新硅都”,西安隆基、天津中环等国内光伏龙头企业均已在银川落地。黑龙江、陕西、北京持续负增长。前三季度,黑龙江、陕西工业分别下降2.4%和1.5%,降幅较上半年扩大或由正转负;北京同比下降0.7%,降幅较上半年收窄0.3个百分点。
分四大区域看,东部地区工业稳定增长,其中,江苏、山东、河北、浙江等工业大省同比增长5.5%以上,广东、福建呈现持续回升态势,分别增长3.1%、2.5%。东北地区在低基数效应支撑下,辽宁和吉林工业同比增速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增速较上半年有所回落;黑龙江降幅较上半年扩大2.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工业增速整体领涨全国。前三季度,除陕西外,其他西部地区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多地还跃居全国前列。陕西工业自7月累计增速由正转负后,连续三个月负增长。今年,陕西消费品工业表现不佳,食品、医药等行业降幅较大。中部地区工业增速稳步回升。安徽、湖北分别增长7.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南、山西等地区表现不佳。
十个工业大省中,江苏、山东、四川、河北、湖北、浙江六省,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2%、7.1%、6.8%、6.6%、5.6%、5.5%,分别高于全国3.2、3.1、2.8、2.6、1.6.、1.5个百分点,对全国工业增长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河南增长4.0%,与全国增速持平;广东、湖南、福建三省,工业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较上半年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图1 2023年前三季度各省(区、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赛迪工经所整理
贸易端:多数地区进出口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大省之间出口分化较为严重。从进出口增速看,有16个省(区、市)增速超全国平均水平(人民币计价,-0.2%),西部地区的西藏、新疆、内蒙古、青海、广西等都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其中,新疆进出口额增长47.3%,排名全国第二,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今年前8个月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额2066.8亿元,同比增长53.7%,增势迅猛。东部地区的海南增长20.2%,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增长15.1%,进出口增速分别排名全国第4和第7位。工业大省中,广东、湖北、福建、湖南、四川、江苏、河南均为负增长,降幅为0.1%—6.8%。从出口增速看,前三季度,有17个省(区、市)增速超全国平均水平(0.6%),西藏、黑龙江、新疆前三季度出口分别增长125.2%、49.1%、48.8%,处于全国前三位。10个工业大省中,广东、浙江、山东等出口态势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出口增速分别为3.9%、4.4%、2.5%,是促进全国出口实现正增长的重要力量;江苏、福建、湖南等出口明显下滑,分别同比下降5.4%、4.8%、14.9%,对全国出口形成拖累。
图2 2023年前三季度各省(区、市)进出口情况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Wind,赛迪工经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