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动态NEWS
加快数字化转型 持续提升装备制造核心竞争力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张厚明 投稿时间:2023/03/17

别提高0.9和5.5个百分点,我国装备制造业持续支撑工业利润结构化改善。

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将进一步加速

如何看202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王明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装备制造业正处在向中高端迈进的关键时期,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展望202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或呈现以下几个趋势。一是与数字经济融合进一步深入,高端化智能化转型进一步加速。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是装备制造业改造提升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二是国产化替代提供市场机遇,国产装备制造业优势将逐步累积。未来一段时期,加速推动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国产化替代是大势所趋。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成为装备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装备制造业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碳排放指标,更加注重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厚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年,装备制造业将继续在我国工业稳增长中发挥“主心骨”作用。

“装备制造业作为国之重器,2023年将继续瞄准高质量发展做文章。一是高端化,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努力掌握技术话语权、占领世界制高点。二是智能化,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密切融合,在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方面实现协同管理,实现向智能化制造的进化。三是数字化,聚焦重点领域数字化需求,突破装备数字化关键技术,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必选题。四是绿色化,助力碳达峰目标对传统装备制造业的改造升级,以及以环保装备制造为主的绿色新兴装备制造成为发展趋势。”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石颖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采访时说。

主动迎变、全面推动传统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装备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正成为推动装备制造业加快实现质量效益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力转化的有力保障。

王明辉认为,当前,装备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企业自身技术、资金能力难以支撑转型需要;二是数据互联互通不畅;三是生产相关数据采集应用难;四是供需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难以确定数字化实施方案。

王明辉建议,一是综合运用补贴、减税降费等方式,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内部设备的技术改造。二是面向数据采集和反馈控制等需求,深化国产工业传感器、数控系统等在传统装备升级改造中的应用,提升装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能力。三是进一步完善工业设备的互联互通标准,推动工业设备接口互认,协议兼容。在国家重点项目、央企、国企设备采购中,优先采购应用标准统一、开放互联的国产数字化、智能化装备。

为应对装备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张厚明建议,一是全面深入推进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坚持装备制造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思路,推动装备制造业数字化闭环运行。鼓励装备制造行业龙头企业率先进行数字化改造。二是加大对数字核心技术的研发与攻关。提升装备制造业数字技术研发能力,解决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打造开放协同的创新体系,加快数字技术的成果转化。三是强化数据要素的建设与管理。打破数据流动标准壁垒,加速推进装备制造业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明确数字产权,加快探索建立现代数据产权制度。四是增加复合型数字人才供给。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根据装备制造业人才实际需求设置特色专业和建立实习基地。

“传统装备制造业在软件、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基础薄弱,叠加产品结构复杂、生产环节和零部件较多等难点,转型发展任务艰巨。可通过建设数字化车间、投资建设基础数据中心、整合各业务系统应用平台、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强化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数字化转型氛围等多种途径,主动迎变、全面推动传统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装备制造业的高效运作,持续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石颖说。

联系方式:王乐   010-68200552

电子邮箱:wangle@ccidgroup.com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号院8号楼12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