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经济日报》刊发《各地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赛迪智库政策法规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康莹就各地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接受《经济日报》采访。她介绍,“在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举措中,科技创新发挥着主导作用。比如,广东推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用好工业技改、数字化赋能等手段,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另一方面,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集群。山东作为全国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以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能,加快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步伐。牢牢抓住制造业单项冠军这个‘牛鼻子’,深化制造业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在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中,山东以总量237家成为‘单项冠军’第一省”。她认为,“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要持续做优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处理好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发挥比较优势和内部潜能,充分考虑本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矛盾、主要风险,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因地制宜探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