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动态NEWS
撬动经济的密码:万亿城市密集布局未来产业
来源:新京报 作者: 投稿时间:2024/05/31

以“新”促兴、向“新”而行,经济增长离不开新动能、新增长点的支撑。今年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成为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各地以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加快培育和形成。今年一季度,头部城市新质生产力成效显现,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北京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0%,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超过六成。

与此同时,多个万亿城市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未来产业。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一季度,9座万亿城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深圳增长最快,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翻倍增长,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投资增长111.1%。广州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6.7%

赛迪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所长彭健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当前我国未来产业蓄势待发,今后将催生一系列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引领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和升级,对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内生驱动力,进而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

对于未来产业的发展,彭健指出,要突出应用的牵引作用,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未来产业场景。面向应用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典型未来产业领域,积极开展应用示范,探索未来需求空间和可行商业模式。谋划未来产业先导区,打造未来产业集群。支持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等科技创新资源密集的地区,率先打造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集群。

未来产业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发展方向的代表,是牢牢把握未来经济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也是今后各地区竞相发力的重点领域。

从区域的角度观察,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圈为重点的地区,在未来产业发展的布局和方式上亦是各有侧重和不同。

在珠三角地区,彭健认为,作为经济大省、工业强省的广东省,未来产业发展基础良好,集成电路、工业母机、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领域涌现出更多全国领先细分产业集群。同时,超前布局6G、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正在抢抓未来产业发展新机遇。

从优势看,珠三角地区一直以来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重心转向新兴和未来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

彭健建议,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发展未来产业的过程中,更要注重通过改革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质生产关系。例如,在科技创新方面,如何通过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的活力。在培育耐心资本方面,如何通过改革让产业、科技和金融更好地联动和融合,扶持还在萌芽期的未来产业发展。在规制规则方面,如何通过改革体制机制让更多的未来产业细分赛道在广东率先示范应用、落地生根等。

联系方式:王乐   010-68200552

电子邮箱:wangle@ccidgroup.com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号院8号楼12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