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东百强区第一大省领先地位被江苏反超
广东强区经济特征显著,市辖区综合实力强劲。根据《2020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所列广东省内各地级市(不含东莞、中山两市)辖区、县、县级市,广东省共有122个区县,其中包含65个市辖区。2020年,65个市辖区实现GDP8.4万亿元,占全省比重为75.8%。在赛迪顾问历年百强区评估中,广东省上榜城区数量均名列前茅,上榜城区数量占全国比重约20%,是名副其实的强区省。但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省上榜百强区的城区数量从2018年的23个降至2021年的20个,“百强区第一大省”的地位被江苏反超。
图1 2017-2021年百强区省(区)分布数量变化情况

广东省内市辖区发展呈现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一方面,头部城区实力强劲且发展相对稳定。百强区前十席位中,广东省占据约70%以上名额。近三年来,深圳市南山区、广州市天河区分别位列榜单第一、第二名,深圳市福田区、深圳市龙岗区、佛山市顺德区、广州市黄埔区、深圳市宝安区基本稳定在榜单前十名内。另一方面,中游城区多出现排名下滑。对比2019年和2021年榜单数据,第16至75名间约90%的城区排名均出现下滑,如珠海市香洲区由第25名下滑至第33名,广州市海珠区由第27名下滑至第36名,佛山市禅城区由第16名下滑至第40名,广州市花都区由第42名下滑至第58名等。此外,尾部城区占比持续扩大。2019年广东上榜的21个城区最低排名为第73名,而2021年上榜的20个城区最低排名为第100名。其中,广州市增城区由2019年的第73名跌至2021年的第100名,广州市荔湾区和佛山市三水区分别由第53名、第60名至跌出榜单,惠州市惠城区2020年以第100名上榜,但2021年跌出榜单。
表1 2019-2021年广东省上榜百强区城区名单

二、广东百强区发展领先优势被打破原因为何?
广东所有上榜城区均位于珠三角地区,部分城区滑榜落榜可归因于“内堵外追”。从内在因素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城区依靠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能源原材料成本、环境成本等“比较优势”,积极吸引外部资本流入,逐渐成为“世界工厂”。但近年来,珠三角多数城区逐渐面临土地、人才、能源等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的制约,处在由传统经济向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的新阶段,部分城区尚未形成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仍在进程中。特别是在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领域,部分城区产业体系和发展路径尚不清晰,大型骨干、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质企业梯队尚未建立,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产业转型步伐缓慢,产业集群优势尚未形成。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对某些外向型经济特征显著和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区经济冲击较大,短期内对其排名产生了较大影响。此外,部分城区消费持续乏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经济发展。
从外在因素来看,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积极探索特质化、差异化发展路径,着力加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相关城区发展势头强劲。例如,杭州市滨江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承接国内外名企优质项目,在百强榜单的排名一路上升;南京市秦淮区以高质量供给引领新消费需求,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从百强榜单尾部升入中游区间。此外,近几年来,广州、深圳两市的制造业企业向长三角和中西部地区乃至东南亚地区迁移的趋势正逐渐加快。在“内外夹击”的形势下,“不进则退”,广东城区面临的竞争形势非常严峻。
三、展望未来,哪些城区“潜力生”值得关注
近年来,广东省大力推进二十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各城区纷纷以“工业立区”“科技强区”“全面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转型”为指引,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重大项目、着力提升城区功能品质,推动城区经济跃升发展。其中,广州市增城区、深圳市光明区、惠州市惠城区、江门市蓬江区等一批城区2021年发展成绩亮眼,有望成为广东重返“百强区第一大省”地位的重要助力。
深圳市光明区:高度重视创新驱动,2020年省级及以上创新载体达63个,2021年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54.6%,拥有千亿级超高清视频显示和五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广州市增城区:2021年发明专利数量同比翻倍,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7.5%,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佛山市高明区:外贸表现突出,2021年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4.4%;资本表现活跃,2021年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0%和15.7%,引进1亿美元以上项目12个;初步形成氢能源产业链,落户数十家涉氢整车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
惠州市惠城区:积极承接深圳、东莞的优质产业溢出与转移,经济首位度凸显;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1.9%,内生支撑强劲;集聚金融、物流等服务业优势,三产反哺二产升级。
深圳市坪山区: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68%和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9.2%、24.1%,形成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
江门市新会区:2021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外贸出口额同比增长24%、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84.3%,经济增长势头强劲。
惠州市仲恺区:2021年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3.7%,拥有超高清视频、智能终端、新能源三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
表2 2021年广东部分城区GDP及增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