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 | 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中国先进制造业晨星企业》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8日 09:42 来源:赛迪顾问

企业是创新主体,是衔接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商业化推广的核心载体,初创企业是企业中最前沿最有活力的组成,大量前沿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与商业化项目孕育其中。近期工信部、财政部发布文件明确未来会努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中小企业在制造业细分领域补短板、锻长板,中小企业在先进制造业当中的创新主体地位将更加突出。如何发现先进制造业领域的优秀中小微企业,并助力其更快的成长,是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的重要议题。

2021年11月3日下午,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的以“大国制造晨星升起”为主题的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先进制造投融资路演主题论坛上,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杨岭发布了《2021年中国先进制造业晨星企业》研究报告,主要从晨星企业定位、入围企业介绍、前沿洞见等层面分享了相关研究成果。

赛迪顾问从三个不同角色定位助力晨星企业快速成长

企业发展的战略贡献者:按照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一般企业可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面临着不同的发展问题。晨星企业是处于初创期的优秀企业,现阶段普遍面临着推动产品商业化和市场化推广的难题。未来,我们将通过战略建议与举措的组合,助力晨星企业在专精特新的方向上高速成长,快速飞跃。

企业成长的资源链接者:创业初期企业面临资源匮乏和生存的双重考验,针对其构建的生态圈不仅是供给生存养料的土壤,更是浇灌其壮大的雨露。我们将打造生态圈的1.0版本,从解决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素入手,逐步向更完善的生态圈迭代。

变革案例的行业洞见者:创新是未来长期发展的核心,根据2012-2019年我国创新投入和产出看,均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我们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对创新能力的追求会和生产能力一样,从追求能否创新向追求创新效率演变。在实现创新的同时提升创新效率,是提升行业竞争力、加速产业升级的关键。先进制造业所包含的行业领域广泛,其中的行业变革案例更是无比丰富。晨星企业身处推动先进制造业各行业变革与创新的最前沿,其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不仅仅是为单个企业的创新提供实操的案例借鉴,更是为行业的创新提升综合效能。

入围晨星企业的五大特征

本次晨星企业的评价设定了“四力”评价模型,从科技创新实力、创业团队竞争力、科技成果产业化执行力以及经营管理成长能力四个方面综合评价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共设立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19个三级指标。依托晨星企业评价标准,从四个维度评选出2021年晨星企业,共52家入围。

晨星企业在机器人与生物医药领域较为集中。从行业领域分布看,本次入围的晨星企业分布在12个行业领域,其中机器人与生物医药领域的晨星企业最为集中。晨星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强,协同创新比例高。晨星企业普遍拥有或曾经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资质,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占比较高,晨星企业普遍协同创新能力较高,主要集中在联合开展关键技术研发、相关研发成果转化以及联合培养企业人才等方面。晨星企业创业团队中高素质人才集中。在35家入选的晨星企业中,博士占比高达80%,硕士占比17%,有国际交流或任职经验的比例达到58%,拥有管理经验者比例接近57%。“科技成果转化进度普遍完成产品的从“0”到“1”。46家的晨星企业完成了科技成果转化,普遍完成产品的从“0”到“1”,并进入推动产品的市场化经营阶段。创新资源是诞生晨星企业的第一要素,产业环境也是培育晨星企业必不可少的关键。创新资源最为丰富的北京和上海领先优势明显,共拥有21家晨星企业,占比达到41.2%,苏州和深圳2个城市次之,共拥有11家晨星企业,占总数的21.6%。

先进制造业革新的前沿洞见

新兴行业领域中企业工程化+软件化知识产权成果或成为构建技术壁垒的新模式。晨星企业中涉及机器人、3D打印、无人机、智能网联汽车以及航空航天,涵盖企业21家,知识产权分布中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并重的比例较高。知识产权成果既拥有发明专利又拥有软件著作权的企业达到19家,占比超过90.5%。只有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的企业各1家。运用数字技术加速跨界融合创新或可成为释放创新红利的加速器。拥有多学科背景的创业团队最有可能创造兼顾多个行业领域的企业,而拥有这类特征的企业能同时洞察多个行业的创新机遇。在信息科技、生物科学、新材料等创新活跃的当下,具备此类特征的企业将多个领域有机结合,用数字化技术将创新过程提速,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在多个领域的融合效率,可能衍生出多个产业化突破口形成可商业化的产品。制造业中复杂产品+核心工艺的数字化镜像能力或是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应用的主要路径。从智能制造领域晨星企业的服务产品看,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将数字设计和虚拟仿真技术结合,衍生出设计、制造、测试、运营以及维护各个阶段的数字化映射模型,实现复杂产品和智慧工厂全生命周期的改进优化。从单一复杂硬件或者专业化制造工艺切入完成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应用不仅是一种展现自身制造业认知与软件化实力的最优选择,更是当下制造业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展现竞争实力的主战场。

本次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济南市人民政府、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承办,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国工业和信息化杂志社、中国信息化周报、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赛迪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具体执行,致力打造高水平合作交流平台,面向全球范围邀请先进制造业领军人物、权威学者专家、科研机构和行业组织代表共商发展大计、共享发展机遇,加快推动制造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