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发布《幸福百强区(2021)》,江浙领跑全国,各占18个席位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11日 08:55 来源:赛迪顾问

幸福百强区(20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不断丰富、层次不断提升。城区是承载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载体,承载了人们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诉求。建设幸福城区是城区发展的新使命,更是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新发展、在新的征程中展现新的作为的重要方向。

为了更好的评估幸福城区,赛迪顾问依托城区数据积累,围绕党中央对民生幸福的导向要求,构建了幸福城区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20年数据为核心,研究形成了“幸福百强区(2021)”。

全维度评价体系及评价结果

遵循科学全面性、实用可操作性、发展导向性的基本原则,在构建指标体系上,以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满意度为导向,重点关注与民生幸福息息相关的重要方面,从就业收入、消费供给、科教文卫、智慧治理、和谐共享、生态绿色六个方面构建幸福城区的评价体系,以19个指标为核心指标,30个指标为支撑指标,对898个市辖区(直辖市市辖区除外)人民生活幸福度进行评估,形成了2021年幸福百强区。

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城区2019年统计公报、2020年全年经济运行情况及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等公开发布的数据。

幸福百强区评价指标体系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整理,2021.4

幸福百强区(2021)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1.4

幸福百强区(2021)榜单分析

江浙领跑全国

幸福百强区(2021)分布在浙江、江苏、广东等14个省(自治区),其中,浙江、江苏两省幸福百强区数量明显最多,各占18个席位,而高居榜首和榜眼位置的滨江区和鄞州区都来自浙江。

▲幸福百强区按省(自治区)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1.4

东部地区表现突出

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在幸福百强区(2021)中占据68个席位,分布在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和山东五省;中部地区占据14个席位,分布在湖北、湖南和安徽三省;西部地区占据16个席位,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山西、广西五省(自治区);东北地区仅辽宁占据2个席位。前10席位中,仅有湖北武汉的江汉区挤进1席,其余全部由东部地区包揽,由此,东部地区在幸福百强区中的表现可见一斑。

▲幸福百强区四大经济区域分布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1.4

四川幸福百强区数量引领中西部

聚焦中西部,四川省占有10席,在中西部省(自治区)幸福百强区中数量排名第一。具体到市,成都占7个席位,绵阳、宜宾、德阳各占1个席位,成都的锦江区则是四川幸福第一区,在总榜单中排名14。

推动幸福城区建设之新阶段新策略

赛迪顾问认为,新时代推动幸福城区建设,应做好点线面联动,强化精准施策与立体施策,积极推动城区民生幸福提升。

一是围绕“痛点堵点”,强化民生服务的精准供给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公共服务领域不同程度仍然存在优质资源配比与现实需求有差距、管理服务相对粗放等问题。建设幸福城区,应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把握趋势性变化特点,在教育领域,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在医疗领域,逐渐将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公共文化领域,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扩大惠民工程覆盖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区服务等面向城区居民的改革有序推进。通过多种方式扩大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精准供给,有效提升智能化普及、公共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等方面,提高供给质量,不断满足人民高品质的生活需求。

二是发挥“特征特色”,丰富设施场景的融合联动

城区作为城市生活的集中地,应进一步形成教育服务、健康服务、公共文体服务、养老托幼服务、休闲服务等设施场景的融合联动,更好地满足社会公共服务多样化需求,使民生发展与经济发展能够有效衔接。应进一步发挥城区地方特色,在健康服务领域带动健康管理、健康保险、医疗旅游等行业发展;在文体服务领域,以文化繁荣与旅游发展相互促进,精心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医疗等领域相互交叉,催生体育旅游、体育康养、体育文创等新兴业态;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加速传统服务转型,促进社会公共服务的协同化、多元化发展。

三是提升“智慧体验”,营造人民满意的城区氛围

新时代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应进一步加速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区发展融合,以提升街道、社区、楼宇等基层单位数字化治理能力为切入点,促进公共服务供给便捷化、智能化,进一步提高可及性,实现城区精细化治理。应加快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以构建以场景为牵引、以数据为驱动、以人民为根本、以智能为特征的新型智慧服务政府为目标推进数字政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