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1-23日,“2020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在山东省淄博市召开。论坛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办,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淄博市人民政府协办,淄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承办。论坛为淄博制造业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优势,把脉问诊、出谋划策,探索形成可供全国借鉴推广的新思路、新模式、新举措。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中国工程院院士、副省长凌文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周济,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朱森第,原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周宏仁,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赵俊贵,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彭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投资处处长杜广达,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宗良等作了主题演讲;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许科敏,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姚珺,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副主任焦栋,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于海田,山东重工集团董事长谭旭光,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王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新生出席开幕式;市委书记江敦涛出席并致欢迎辞;市委常委、秘书长毕司东出席;市委常委、副市长宋振波发布淄博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副市长袁良主持。开幕式上,发布了《智能化技改淄博宣言》。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我国亟需解决制造业数字化程度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核心问题。本届论坛聚焦制造强国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政策实施,来自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行业主管部门、国内知名制造业企业、科研院所等业内人士,为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山东省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献计献策。
刘烈宏在致辞指出,制造业是优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主战场和重中之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发生深刻变革,为我国制造业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要立足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将我国制造大国、网络大国、消费大国优势充分结合起来,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产业数字化、大力培育优化产业生态,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凌文在致辞中指出,今年面对战“疫”大考,全省上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率先在全国实现全面复工复产,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彰显出了一个工业大省、制造业大省的应有担当。山东制造业“大”“强”“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基础,近年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化创新引领,坚决淘汰“小、散、乱、污”企业,大力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迈出了坚实步伐。
江敦涛在欢迎辞中指出,制造业是实现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当前,淄博正处在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迈进的关键阶段。淄博将坚持创新驱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引领,加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构筑基础设施“新格局”、集聚创新创业“新力量”、营造产业发展“新生态”,加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打造制造强市,在建设制造强国中彰显淄博担当、贡献淄博力量。

中国工程院原院长、院士、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周济
中国工程院原院长、院士、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周济认为,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我国经济靠实体经济起家,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智能制造是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主要技术路径。‘十四五’期间,要统筹全国各方面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全面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实现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升级。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周济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说,我国工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不仅需要协同发展,还要同步实现。事实证明,我国经济仍然需要工业、服务业共同拉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要融合发展,要防止和避免工业被中心化、被边缘化,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李毅中强调,企业数字化改造要分层次、分步实施,从生产线、车间、工厂到集团或者是园区,从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逐步实现,对于很多企业来讲,需要先把1.0、2.0、3.0补上,从实际出发,防止违背规律,急于求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彭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彭寿认为,材料工业是装备制造发展的核心引领。当前,新材料产业面临全链条的创新能力不足、跟踪模仿多、创新质量不高,迭代提升不够等问题,尤其是实现全链条的创新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保障国家战略安全领域,重中之重是要发展先进结构和复合材料,现行电子材料和新型功能与智能材料。彭寿指出,制造强国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立国之本,装备制造是实现制造强国的强力支撑。我们要坚持材料、装备、产业“三位一体”,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三链融合”,为加速建设制造强国、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朱森第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朱森第说,先进制造的核心是先进制造工艺,当下,先进制造技术、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对于未来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朱森第判断,制造业要从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目前制造业需要“集成”技术发展,形成先进制造技术的全新发展趋势。他强调,在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时,不能忽视工业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并将其看做提升制造业的关键抓手。当下,工业互联网可以赋能工艺创新加快变革速度,先进制造技术未来将乘着创新之风加速发展。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原常务副主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周宏仁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原常务副主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周宏仁强调,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实现“全过程”智能化的系统工程,工业物联网是全联网当前发展的重点。“产品、装备、过程是智能制造的三个重要支点。在材料装备领域,我们不仅要考虑硬装备,更要关注软装备,特别是工业软件。我们智能装备的主要困难还是在软装备上。”周宏仁说。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加快石化强国建设,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人民消费升级对化工新材料的需求,迎接中国化学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技术革命。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赵俊贵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赵俊贵说,化工新材料已成为“十三五”期间我国化学工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但化工新材料也是我国化学工业的重大短板,甚至成为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型发展的瓶颈。
对此,赵俊贵建议,要立足石化强国建设、立足建立现代石化产业体系、立足国家安全和大国配套需要、立足建设中国石化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立足大国责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质量发展,实施补强、补短板工程,迎接中国化学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技术革命的新境界,新精彩。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指出,新基建重点领域将进一步促进制造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推动制造业效率变革。此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经济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将进一步激发创新动力,加快推动制造业动力变革。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是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重要手段,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为重要载体。在智能制造方面,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将成为发展重点,智能制造工艺标准化、边缘侧智能化将有望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供重要突破口。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发表题为《金融支持制造强国与淄博市的机遇》的演讲。宗良指出,制造强国着力点涵盖内容方方面面,新时代背景之下,制造强国建设离不开金融体系大力支撑,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也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