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1日,成都市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工作协商会在成都新会展中心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成都市委常委、市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刘超,四川省、成都市经信委及高新区有关负责人员,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和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作为部支撑机构出席了本次会议,共商蓉城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思路。在当天上午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国际软洽会(成都)开幕式上,成都被国家工信部正式授予“中国软件名城”称号,成为全国第三个、中西部首个“中国软件名城”。
成都市经信委副主任李长虹汇报了成都市软件名城“十二五”建设规划和成都市软件服务业2012年工作重点。成都市将在四川省支持下,继续按照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围绕新目标,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质量,培育大企业、名品牌,提升成都市中国软件名城的影响力,为推动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变大变强做出更大的贡献。到2015年,成都市将重点发展信息安全、IC设计、数字新媒体、行业应用软件等四大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和构建智慧城市、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和金融服务外包等五大新兴业态,通过几年的努力,力争将成都打造为全国软件服务业的重要布局地和零点发展、领军发展城市,成为世界著名软件服务业企业的主流聚集区、全球软件产品和信息技术服务的主要提供地,成为世界软件名城。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徐小拭介绍了四川省支持成都市中国软件名城建设的工作举措和规划情况。2015年全市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规划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形成“一核两带多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空间布局。以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及天府新区、天府新城电子信息产业拓展园区为载体,建设软件产业核心发展区,并以核心发展区为起点,连接成都各区县形成软件及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及数字娱乐两条产业带,同时打造信息安全、IC设计与测试、金融服务外包、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多个特色园区。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卢山作为本次成都市名城实地验收评估组组长,对成都市后续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希望成都市大力实施软件产品及服务的标准化和品牌战略,促进企业提高开发过程的质量管理和产品品质保障能力,加强引导产学研合作,探索开展联合协同创新,建立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启发企业创新活力。卢山副院长还分析了成都市软件人才体系的特点和发展思路,建议充分整合高校、咨询机构的教育培训资源,针对软件产业人才需求特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与产业链条相适应的多层次、多类型、多渠道人力资源供应体系。
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主任邱善勤总结了成都市建设软件名城的优势、特色和不足,建议成都市再接再厉,借鉴兄弟城市优秀经验,做大做强成都软件产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有关处室负责人对成都市获得“中国软件名城”称号表示了祝贺,并就成都市后续建设工作献计献策。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对成都的创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成都市下一步建设工作提出了要求:希望成都将软件作为全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将软件名城建设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规划并统一安排部署,在软件名城建设规划、龙头软件企业培育、产品品牌建设和吸引企业落户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扎实工作,为全国其他城市开展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和模式参考。
成都市委常委、市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刘超对全会进行了总结。刘超指出,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在国家工信部和省经信委的帮助和指导下,成都有信心把中国软件名城创建热情进一步延续,将成都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特色鲜明的软件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