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圩部长就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1日 00:00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努力保持工业平稳增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答记者问

日前,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胡锦涛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关键是抓好落实,并提出六个着力推进的意见,其中包括着力推进工业发展制度环境建设、着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创新驱动、着力推进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协调发展、着力推进改革开放。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认真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讲话精神。部长苗圩表示,工业和信息化系统一定要加深对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认识和把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更加坚定地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工作。5月31日,围绕深刻认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意义等问题,苗圩接受了记者专访。

一问: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但也面临下行压力。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工业化是国家现代化的主题,在这样一个重要时刻,党中央再次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其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当前,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整体呈现稳中趋缓态势。今年头四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经济运行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应对。在目前国内外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特别是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历史性重任,党中央再次重申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意义和重要性,不仅体现了当前稳增长促发展的工作重心,也充分体现了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战略考虑。

现阶段,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工业发展带动了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促进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可以预见的是,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和支柱地位长期不会改变。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由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从长远来看,这对于适应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经济社会发展新特征的客观需要,应对全球化深刻变革具有深远意义。

2010年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量达到24.3亿吨油当量(35.37亿吨标准煤),占全球的20.3%,超过美国的19%,成为世界能源消费第一大国。在世界能源资源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粗放进出口模式代价越来越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工业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档次、健康环保、安全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快速提高。但与此要求不匹配的是,我国产业层次低、升级慢、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旧十分突出。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研发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弱。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在一些规模经济特征显著的行业,企业规模小而散的现象比较突出,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难以提升,缺乏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整合,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创新发展压力大。企业税负较重,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面临利润微薄、经营困难局面,无力进行新产品研发和商业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