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行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5月31日,围绕深刻认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意义和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等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记者: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但也面临下行压力。在这样一个重要时刻,党中央再次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其重大意义是什么?
苗圩: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工业的主导作用和支柱地位在较长时期内不会改变,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依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在推进工业化发展长期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目前,我国工业大而不强,发展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遵循工业化客观规律,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积极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
记者:未来10年至15年是我国实现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以国家意志推进工业强国进程?
苗圩:制度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推进我国工业由大变强,最根本的是要在制度环境建设上下功夫。
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是当前促进工业发展新的重大课题。必须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部署,积极推动加强促进工业发展的制度框架设计,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化大部门制改革,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等问题研究,把握规律,拓展思路,及时研究解决事关工业发展全局的有关重大问题。
大力营造有利于工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贸易、投资、土地、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狠抓各项政策措施落实,不断改善工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向工业经济。全面贯彻落实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措施,改善工业产品消费环境,加快产品和产业升级,重点推动利用技术改造优化投资结构,切实发挥工业产品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弘扬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致富的思想,努力营造各方面关心、支持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