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走?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30日 00:00 来源:光明日报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围绕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等问题,工信部部长苗圩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但也面临下行压力。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工业化是国家现代化的主题,在这样一个重要时刻,党中央再次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其重大意义是什么?

苗圩:当前,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整体呈现稳中趋缓态势。今年头四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经济运行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历史性重任,党中央再次重申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意义和重要性,不仅体现了当前稳增长促发展的工作重心,也充分体现了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战略考虑。

现阶段,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可以预见的是,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和支柱地位长期不会改变。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为了解决以下问题:

——2010年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量达到24.3亿吨油当量(35.37亿吨标准煤),占全球的20.3%,超过美国的19%,成为世界能源消费第一大国。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工业产品要求快速提高。但与此要求不匹配的是,我国产业层次低、升级慢、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旧十分突出。

——企业创新发展压力大。企业税负较重,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面临利润微薄、经营困难局面,无力进行新产品研发和商业模式创新。在一些规模经济特征显著的行业,企业规模小而散的现象比较突出,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难以提升,缺乏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整合,产业集中度低等。

这些问题最终都会聚结为一种迫切需要,即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记者:中国的工业化发展之路尚处于工业化加速期,您认为,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内涵是什么?

苗圩: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并非简单复制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老路。坚持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其实质是要走出一条以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不断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动力、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转变;以与信息化融合为主要途径、实现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以清洁安全和集约增长为内在要求、实现绿色发展;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为出发点、注重解决就业问题的工业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