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实验室 | 《中国国家级产业园区发展竞争力百强研究》发布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4日 00:00 来源:赛迪顾问

预览区

本文要点

一、产业园区发展情况

1、园区规模持续扩大,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1)经开区开放型经济特征显著,内涵式增长亟待提升

(2)高新区创新驱动成效显著,自主创新体系加速构建

2、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园区迎来发展新机遇

(1)创新驱动,推动园区高端引领发展

(2)区域协调,加速资源自由流动整合

(3)开放合作,提升区域带动辐射能力

(4)绿色生态,打造宜居宜业产业新城

(5)共享共建,营造公平透明营商环境

二、我国产业园区发展竞争力百强榜

1、评价指标体系

2、产业园区发展竞争力百强排名

3、总榜单特征分析

(1)数量质量不同步,高新区整体优于经开区

(2)区域发展差异明显,东部领先优势突出

(3)城市园区互为助力,强省强区效应明显

(4)产业领域集中度高,新兴领域占比较高

4、经济发展分榜单

(1)高新区优势突出,中西部园区加速赶超

(2)新兴产业发力,助推园区高效集约发展

5、创新能力分榜单

(1)高新区持续领先,中西部地区差距显著

(2)创新意识提升,推动园区实现弯道超车

6、营商环境分榜单

(1)一线城市环境优越,助力园区竞争力提升

(2)营商环境“短板”突出,掣肘园区持续发展

三、重点产业园区分析

1、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主要经济指标

(2)发展情况

2、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主要经济指标

(2)发展情况

3、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主要经济指标

(2)发展情况

4、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1)主要经济指标

(2)发展情况

5、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主要经济指标

(2)发展情况

四、实施园区“跃升”计划,促进园区“三次创业“

1、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目标

2、以六大体系建设为战略支点和重要着力点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级产业园区中最具活力的热点区域。

截止2017年底,两类国家级园区的数量共计达到375家,GDP总量达到18.62万亿元,占全国22.51%。2012-2017年,两类园区的GDP平均增速为13.43%,远高于同期我国GDP7.23%的增速,已经成为带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主力。

我们此次对于产业园区竞争力百强的评价,也将主要围绕这375家国家级经开区和国家级高新区展开研究和论述,以期对未来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

以下为报告部分内容

产业园区发展情况

1、园区规模持续扩大,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改革和创新驱动之下,数量和规模持续增长。

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初和2010年前后的两次审核批复潮后,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219家国家级经开区和156家国家级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2万亿元,其中经开区9.10万亿元,高新区9.52万亿元,合计占全国GDP比重达到22.51%。

1984-2017年国家级产业园历年批复数量变化(单位:个)

预览区

2009-2017年国家级产业园历年GDP以及占全国比重变化

预览区

东部园区先发优势明显,中西部园区发力赶超。

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与开放、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东部、中部及西部的产业园区分布格局进一步优化,中西部地区园区赶超势头强劲。2018年初,国家级产业园区中,中部和西部的占比达到新高,分别为30%和21%。同时,《2017年国家级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显示,在中关村、上海张江、杭州、深圳等东部高新区持续引领发展的同时,武汉、成都、西安、合肥等中西部高新区的创新能力继续处于全国前列,在国家高新区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1992、2010、2018年国家级产业园区域分布情况比较

预览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