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精准赋能取得阶段性成效 成都站对接活动正式启动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30日 00:00 来源: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

今年8月,工信部科技司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AI精准赋能中小企业对接活动的通知》,助力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和创新发展,帮助人工智能企业对接应用场景、拓展市场。与地方政府合作举办线下对接活动,是这项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10月27日,AI精准赋能中小企业对接活动成都站启动会暨中国(成都)人工智能产业CEO大会在成都召开。成都站活动的举办,既展示了AI精准赋能中小企业这项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也标致着活动进入到深入对接的新阶段。

预览区

本次大会以“共创智能时代,共享西部机遇”为主题,旨在加强供需对接、加速场景化应用,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会由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四川省科技交流中心、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主办,赛迪传媒、蓝光科技、雨前顾问联合承办。整个活动包括调研考察、供需对接现场会、活动启动仪式、专家演讲、供需信息发布、圆桌论坛、现场展示和对接洽谈等丰富内容,吸引了来自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政产学研用的200多位嘉宾到场。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朱秀梅、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皮亦鸣等相关政府领导出席会议并发表致辞。

AI精准赋能中小企业

谈到工信部推进此项工作的初衷,朱秀梅表示:“赋能中小企业是人工智能产业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广大中小企业是人工智能赋能的重要对象,不把中小企业的需求对接好服务好,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就会大打折扣。这项工作需要做大量扎实的基础工作,而且相关的服务主体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和一些有基础的省市协作,力求创新工作方式,真正使供需双方搭得上、对得准。”

借着对接活动首站启动的机会,朱秀梅就推进AI赋能工作,对供需双方企业提出几点建议:“一个是要有远见,抓住AI赋能中小企业的难得机遇。深刻认识AI赋能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不仅仅是要理解对国家层面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更要把握对企业本身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的现行机遇。二是要有办法,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的新机制。政府和企业要找准各自的定位,企业唱主角,政府持续跟进对接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那些需要由政府解决的制度性供给、环境营造等方面的问题。三是要有成效,要务实达到赋能产业落地的成效。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最终的检验标准就是看人工智能技术是否真正发挥了对中小企业转型的实际赋能效果,不仅是要数量更要质量,不仅要开会热闹,更要会下见真章,不仅政府张罗搭台,更要企业精准发力。”

预览区

作为落地对接活动的东道主,皮亦鸣介绍道:“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人工智能的产业发展政策,重点聚焦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农业,智能社会信息、智能交通与智能文旅等领域,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顺应国家的战略布局,争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先导区,积极参与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验区的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据不完全的统计,四川省现在大约有600多家人工智能的相关企业,今年前三季度人工智能的核心企业,产业规模已经达到300亿元,带动关联的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元,为努力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产业高地,推进四川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预览区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安晖,围绕“紧密供需对接,促进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应用”带来主题演讲。

预览区

安晖表示,打通需求端与供给端的有效链接,实现人工智能创新成果,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精准对接,是人工智能发展方面要做的非常重要的工作。供给层面,人工智能企业需要基于实际需求与应用场景实现技术落地。需求层面,众多中小企业希望能分享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无论对于中小的人工智能企业,还是对于中小的人工智能的用户企业,很难承担“从0到1”的研发成本和技术定制成本。因此,需要更加有效的助力支持,帮助他们把供需之间的桥梁嫁接得更宽、更牢固。

预览区

大会上,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安晖给部分新加入联盟的优秀企业代表颁发了联盟成员证书。至此,经过三年多的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的成员单位已经超过350家。

对接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AI精准赋能中小企业对接活动是一件新事,带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为了组织好此项工作,工信部与各省市联合,精心谋划,主动推进,通过人工智能联盟机构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并在工作过程中遵循3个原则:第一,精准有效。要真正围绕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的实际需求来工作,避免形式化。第二,两端发力。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供给方,要更好地做好自己的能力展示,要避免空泛化。第三,央地互动。寻找央地或者部省协作的结合点,充分依托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的力量,避免生硬对接和水土不服。

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朱秀梅对AI精准赋能中小企业对接活动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总结:“经过近四个多月紧张的筹备和推进,这项工作已经形成了一些很好的基础,包括整个供需目录的整理、供给资源的精准定位、需求的深度挖掘等,还形成了一些已有的、好的应用案例。我们希望,企业能够更好、更多地向有需求的中小企业展示和培训。这些作为技术资源,也会为后续的精准对接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